2010年3月8日星期一

道氏理論(三)

理論四、基本牛市 (Primary Bull Market)
這是一個長期的向上趨勢,中間有間斷發生的次級調整。在這個時期,股票的需求由投資和投機買盤帶動,由企業狀況改善以及投機的活動增加所導致。
牛市主要有三個階段

  • 第一階段、市場參予者恢復企業前的信心。
  • 第二階段、企業盈利強善和增長帶動股價上升。
  • 第三階段、投機活動極之活躍股價明顯大漲,股價上升由期望和希望所帶動。
牛市的型態必定是每一個接著的高位必定高於前一個,而每次調整的低位都高於前一個次級調整的低位。
以美國的數據顯示,牛市長度的中位數大約是兩年半左右,而七成半的牛市長於1.8年,七成是介乎1.8年至4年之間。
牛市的誕生和熊市的次級反彈十分難分辨,很多時候都要升勢維持了一段時間才能確認。但辨認牛市的初期是十分重要,事關正確辨認能帶來很巨大的回報,這是牛市升得最狠的時期。
根據 Robert Rhea 的描述,熊去牛來的時候,市場會對壞消息和悲觀情緒毫無反應,但同時股市卻在之前的重挫後反彈乏力,投機活動去到最低點,股票的供應和需求均去到低點。悲觀情緒很大,股息被削減,有些重要的企業有財務困難頻臨破產。這種種一切,令大盤在低位橫行一段時間。然後大市向上突破橫行區,在每次上升都累創高位,而每次下跌都沒有跌破上次重的的低位...........








2010年3月6日星期六

道氏理論(二)

之前講了使用道氏理論前的三個假設,現在談理論內文。
理論一、道氏的三種市場運動
市場/大盤有三種主要運動,包括基本趨勢(Primary trend)、次級趨勢 (Secondary reaction/correction)、日常波動 (Daily fluctuation)。這幾種走勢可以同時間往不同方向發展。
基本趨勢即是我們狹義所講的牛市或者熊市,能持續以年計的長時間。而次級趨勢即是我們常聽到的牛市調整和熊市反彈,一般持續三星期至數個月。日常波動即是每日不同的上上落落,這不會影響整體大趨勢。

作為一個審慎的投資者,絕對不可能漠視基本趨勢。若果連牛市和熊市都無法分辨,投資要安全獲利極之困難。而分辨次級趨勢較為困難,但十分重要。若果搞錯基本趨勢的逆轉和次級趨勢的發展,操作成績會大受打擊。漠視次級趨勢亦為不智,較長線的投資者,可以藉次級趨勢造就的機會優化回報。而投機者更不能忽視次級趨勢,因為這會令操作方向出錯,造成虧損。日常的波動主要只對 day-trader 有用。
由於程式操作愈來愈多,次級趨勢的發展很多時候會變急和放大,使 buy-and-hold 的策略表現不如人意。長時間建立的回報,一兩個星期被抹得乾淨,然後又要長時間重新建立。既然如此,為什麼不去想辦法避開那些損失呢。
理論二、基本趨勢 (Primary Trend)
如上所講,這即是日常狹義所講牛和熊市的分別。時期通常由最極端的少於一年至到幾年的時間。可是,這種趨勢發展的程度和持續的時間(即是升跌幾多,維持幾耐),是沒有可靠的方法可以預測的。
當然,我們可以將歷史資料牛熊市的升跌幅度和時間性做統計學上的研究。做個 normal distribution或者 median 出來,得到統計學上的機會率,以統計學的機會率,來作為操作勝算的計算指標之一。例如由熊市底部升了一年,來了個調整,那個調整是牛市終結熊市反彈,還是牛市中期調整?照統計上的研究,這種情況是後者的機會大於前者。再配合其他因素,例如整體經濟狀況、企業盈利等等,投資者/投機者就可以大致上知道自己應如何操作,勝算如何。
理論三、基本熊市 (Primary Bear Market)
這個是長期的下降趨勢,中間會有間斷的重要反彈。這是由多種經濟上的壞因素所引致,直至股價完全反映衰到貼地的情況為止。
熊市主要有三個階段:第一階段、市場參予者開始放棄股價再上衝的希望,將高價買入的股票拋售。第二階段、反映企業的盈利倒退所引起的拋售。第三階段、由絕望引起的拋售,拋售者已不再理會股票的質素、價值或前景,他們只想藉拋售套取現金。
有幾點要注意:在熊市中的熊市反彈不能高於上次牛市的高位,而接著每一次反彈的高度是不可以高於上一次重要反彈的高位。而所謂經濟上的壞因素,在極多數的情況下都是由政府的行動所引起,例如干預性的立法、貿易或稅務限制、不負責任的財政或貨幣政策、戰爭等等。
以美國市場的數據顯示,熊市長度的中位數大約是一年,七成半的熊市的長度是一至三年之內。即是,假如當熊市已持續超過一年,你會大約感到,啊,原來現在的熊市長度已超過歷史一半咁多個熊市的長度。隨著熊市長度繼續延長,在統計學上它完結的機會逐漸變大。
在熊市開始時,市場通常會有一些反彈試上一次的高位後(通常這個反彈通常接近但不會高於上一次的高位),市場便以高成交急挫(崩盤)。


熊市成交量的特點:

  • 牛市末段成交量通常很大。
  • 突破向下確認熊市時,成交量通常大增。
  • 熊市反彈的成交量較下跌為低。
  • 隨熊市發展,成交量不斷萎縮,到熊市末期之時成交非常低迷。



(待續)

2010年3月5日星期五

道氏理論(一)

雖好多人不識道氏理論 (Dow's Theory),但其實好多人即使不懂,也應略有所聞,日常股市詞彙:熊市、牛市、長期趨勢、中期調整等等,皆源自道氏理論,影響深遠。
道氏理論是認識市場和當今技術分析之基本。
坊間對道氏理論有諸多誤解,當中最嚴重者,乃認為道氏理論建於上世紀之始,已不合時宜。但事實上,道氏理論歷久不衰。原因何在:市場主題會變,參予市場的人會轉,但人性永遠不變。人總在類似的環境因素作出類似的反應,這是技術分析之本。
要解釋道氏理論,三言兩語絕無可能。然而,學習任何東西,先掌握最基礎理論,自能舉一反三。拙文之意,是希望能道出道氏理論之基本,達拋磚引玉之效。
Dow's Theory 那個 Dow(道氏),叫做 Charles Dow,他是杜瓊斯公司和華爾街日報的創辦人之一,亦同時是華爾街日報的編輯。一八九五年,他創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,於一八九七年他再創一個道瓊斯運輸指數(主要是鐵路股票),目的是去觀察經濟之砥柱中流:製造與運輸業。他以那些指數作為觀察經濟活動的指標,原意並非預測股票的價格活動。
Charles Dow 一九O二年去世,Dow 的公司舊屬 William Peter Hamilton 繼續推廣和整理Dow 的市場理念。將 Dow 生前寫在華爾街日報 Editorial 的舊作整理,於1922年出版了一本名為 "The Stock Market Barometer" 的書(中文譯《股市晴雨表》),把雜亂無章的理念變得細緻和系統化。
"The Stock Market Barometer"出版後,有個 Dow 和 Hamilton 的「粉絲」 叫 Robert Rhea ,Rhea 應用了他們的測市理念,並成功在股市勁賺。於是他再更進一步整理道氏的原則、方法的理論,並加入股價變動和成交量的關係,出版成書。其著作包括 "The Dow Theory"、 "Dow Theory Applied to Business and Banking"。
因此,現時系統化的道氏理論,其實是三個人--Dow、Hamilton、Rhea 努力的成果。
根據 Rhea 所講,應用道氏理論前,首先要明白三個最基本的假設 (Hypothesis/ Assumptions),這是一般坊間論述所欠缺的。
假設一、市場指數每日的波動可被操縱,而次級的走勢 (Secondary reactions) 雖可操縱,但程度有限,長期的走勢是絕對無法被操縱。
假設二、指數/市場反映了一切。
每日指數/市場的波動代表了市場所有參予者的希望、失望、和認知(知識)。而所有的市場參予者是會知道一切財經(經濟)事情,他們的行動會基於這些事情所引發的後果來進行(當然一些無法預料的突發事件除外,例如天災、或者政府突如其來的措施等)。
市場參予者包括了一切樂觀者(包括長揸死牛人士)、悲觀者(包括末日博士)、務實者(包括具備專業知識的個人或機構)。這些人總體所得出來的結果,是傾向擴展具生命力和盈利能力的企業,並相反抑壓了一些無利可圖的公司。而普遍上,市場參予者對未來商業活動的預測都是正確的。否則,我們社會的財富會不斷萎縮,沒有長遠的經濟增長和牛市可言,因為財富無法聚在獲利的生意上,卻掉到失敗的地方化為烏有。
而某些突發事件例如聯儲局的某些行動、恐佈襲擊等等,也能左右市場的方向。例如一九八四年七月廿四日,聯儲局主席沃爾克宣佈緊縮政策「不恰當」,股市就於當日見底。其他例子,如香港政府在亞洲金融風暴入市干預港股等,也有同樣效果。
假設三、這理論並不是絕對無誤
道氏理論並不是用來擊敗市場絕對無誤的系統,它只是投資和投機的一種輔助,因此在利用它操盤時必須客觀結合其他相關事實和理據。
市場由人所組成,而人會犯錯,市場的集體智慧對未來的看法都會因而偶然犯錯(但市場的本質是容許參予者快速地改正他們的錯誤)。因此,任何理論聲稱市場永不犯錯都是無法立足的(例如隨機漫步理論)。
有些人拿著上面道氏理論的第二假設(指數/市場反映了一切),就認為一般人無法戰勝市場跑贏大盤,是徹底的錯誤。因為每個人的認知都不完全,而每個人對每個消息的反應都有所不同,犯錯難免,從而造就別人的投資機會。


參予者的判斷和喜好決定了價格,這是他們藉真金白銀於市場表達意見的共識。因此投資者/投機者一定要搞清楚甚麼主要因素影響市場參予者的意見以及趨勢。觀察大盤為我們提供了知悉市場集體意見的好方法。
(待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