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20007年巴菲特向對沖基金行業發出戰書:任何投資專家選至少含有五隻對沖基金的投資組合,十年後表現會差過僅收取少量佣金的被動標普500指數基金。Protégé Partners 對沖基金經理 Ted Seides 接受了賭局。
- 除了2008年,對沖基金十年中有九年跑輸指數,Seides 認輸。
- 基金收費(投資費用)蠶食回報。(對沖基金傳統2%管理費+20%超額表現費,要對沖基金起碼比被動基金跑贏 3.2% 才能賺得更多)
- 對沖基金經理無法駕馭不停轉變的大市,個別時段跑贏或許只是偶然。
- ETF 當道,令資金流向主導回報,減低選股能力的重要性。
個人感想:
- 選股絕非影響回報的關鍵,操作手法、風險管理、交易費等更為重要。
- 個別年份表現特別好,要注意「好運」是其中一個要素,未必可以重覆。
- ETF 當道,對資金有限的散戶其實是好事,投資一檔ETF 可分散了個別股票風險,亦有各式各樣的投資主題可以選擇。
- 投資閱歷愈深,愈明 Less is More 之道理,搞一大餐,回報隨時不及買指數基金。當然,投資指數基金如何買賣有多種方法,如果從當中再減低 maximum downside ,進而跑贏指標,而又不會太麻煩,這屬於我(忙碌中產)的聖杯。
- 舉例若用 MTUM (2013年 launch)* + Zewig 4+10/30 指標投資法:
- 2014: +14.5%
- 2015: -0.6%
- 2016: +4.5%
- 2017: +35.5%
- 這種投資法回報其實並不失禮,2015年的 maximum downside (由頂回落)是 8.3%左右, 算沒有什麼驚濤駭浪。當然,再遇上 2008年、或者2011年那種年份,控制 maximum downside 的作用會更顯著。向下的風險控制了,向上的就沒什麼好擔心,一個動力化的指數基金,牛市好難跑輸。
- 再進取一些,揀選動力強勁的主題基金,亦比選個別股票風險低。舉例,BOTZ、ARKW、IBUY、PTH 等等。最近業績期,相信大家更能感受到個股的風險,例如最近的OLED、PYPL 都是令人失望。
*MTUM 根據 MSCI USA Momentum Index 投資中和大型股票,持股比重由股價半年和一年的相對表現和市值決定,持股每半年轉換,經營費用每年 0.15%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